精创浩达首款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完成四级医疗机构全覆盖
发布日期:2025-09-1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引领智能医疗转化新范式,从国家科研到多层场景临床落地的完整闭环



近日,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子公司成都精创浩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创浩达”)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首款核心产品“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成功覆盖国家医学中心、省级医疗中心、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四级医疗机构的全面落地。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首款精准个性化智能医疗器械正式完成国家、省、市、县全链条商业化路径闭环,不仅是精创浩达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验证了面向未来的智能医疗服务从顶级综合医院向基层延伸的可行性,切实助力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与基层医疗普惠。


                                                    01 

从国家中心到县域基层

建智能医疗新生态

图片

仅用一年多时间,精创浩达迅速实现全国五大区域的布局,覆盖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35家医疗机构,累计服务3000余例患者。其中国家医学中心层面落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省级医疗中心层面落地河南省中医院等,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端落地有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县级基层医疗端以周口扶沟县人民医院为代表,形成从科研到临床,从顶级医院到基层机构,辐射全域的精准个性化智能医疗服务网络,同时也为企业后续新产品的快速落地提供可复制模板。

图片


                                                    02

从“卡脖子”到自主创新”

智能医疗的国产化突围

“智能医疗的价值,不只是在于技术的‘创新’,更在于能否真正解决临床中的‘老难题’。”精创浩达市场总监张红敏表示。

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是基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成果。该系统在3D医疗打印领域已取得5项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攻克2项‘卡脖子’关键技术,重新定义医疗级打印的技术标准。

其中,聚冷固化无支撑架3D医疗高速打印技术,彻底摆脱了传统打印必须依赖人工设计和后期拆除支撑结构的痛点,不仅提升成型精度,更将后处理时间缩短90%以上;点云AI大模型打印运动轨迹控制底层算法技术,则实现了打印路径的智能映射,解决了长期以来依赖国外核心算法的“卡脖子”问题,使系统具备自主可控的“大脑”。另外,公司突破传统3D打印需人工值守、单件取放的效率瓶颈,自主研发无人值守自动化连续打印技术实现全自动卸模,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建模的专家模板库,并创新开发新型医用高分子打印材料改性技术,确保材料具备医用级生物相容性的同时,实现轻便、防水、透气、透X光等临床刚需特性。对此,公司在2025年建立医用高分子线材改性中试平台并实现通线生产,标志着从“设备智能”向“材料自主”并行的关键延伸。


正是这些技术的“合体”,让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打印速度达传统打印机的20倍以上,最快15分钟完成打印,自适应的AI轨迹打印精准、实现高精度,操作智能简单,非专业人员经短期培训即可上机运行。真正做到现场扫描、现场打印、自动卸模、即刻可取。


                                                    03

跨越四级医疗体系 

验证全链条临床价值

据精创浩达市场总监张红敏介绍,公司基于国内四级医疗机构的层级特点与资源分布,构建差异化、协同化的业务布局,形成上下联动。

在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依托其顶尖临床研究能力与疑难病例资源,开展产品的深度临床验证与创新应用,成功应对了儿童和大体型支具适配、患肢受限、支具频繁穿脱多种特殊案例,解决了临床上原来传统的石膏、高分子夹板难以解决的痛点。

1.png

2.png

在河南省中医院、云南省滇西中心医院(研究型综合医院),开展深入的科研项目,聚焦疑难病症的集中诊疗与技术辐射。2025年公司实现了3D打印中医小夹板的创新,并联合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机构,获批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的首批四川省创新医疗器械融合应用试点项目,成为业内唯一同时支持打印西医支具、中医小夹板及细小支具的企业。

桡骨远端骨折3D打印中医小夹板


3.png


在市县级医院,通过赋能医院的诊疗技术能力,借助本地化服务网络优势,以服务患者,让原本需要转诊的患者得以就地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实现了技术下沉与惠及基层。

临床反馈显示,该系统3D打印出来的支具在贴合度、稳固性、轻便性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支具,能有效的突破解决传统支具因制作繁琐、难以适配复杂骨折部位及个体差异,常导致固定不稳、透气性差等问题,甚至降低了二次骨折及皮肤压疮等风险。更重要的是,打印速度极快、佩戴简单大幅提升了诊疗效率。

“在处理一名儿童患者的急诊复位固定时,传统的支具在缠绕和按压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固定,导致孩子极度不适,哭着喊着不让碰,后来改用3D扫描打印解决方案。扫描打印到佩戴25分钟完成,全程无需接触按压。同时透气设计允许患者无需穿脱就可以护理。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很满意。在急诊场景下,这类患者尤其适用。”

1.png

2.png

“过去面对特殊体型或复杂病症患者,或者幼儿患者,传统支具难以适配,不是太小就是太大,现在通过AI建模和高速打印,十几分钟就能定制精准贴合体型的支具,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策’。患者也普遍表示,新型支具更轻、更舒适,不影响日常护理和X光等影像复查,依从性明显提高。”

临床案例
4.png


                                                   04

打破层级壁垒 

助力分级诊疗,提升患者体验

调研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对高精尖技术存在强烈需求,但长期受限于成本高、操作复杂、响应慢等现实难题。精创浩达此次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医疗体系全覆盖,为高精尖医疗技术企业提供了业内首个可复制的全层级医疗器械商业化范本,同时切实响应“分级诊疗”政策导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高端医疗制造的国产化、智能化与普惠化进程。

“四级医疗机构的布局覆盖不是终点,而是精创浩达推动精准个性化智能医疗的新起点。”精创浩达CEO吴文韬博士表示,“企业目前规划3条产品线共6个国产替代进口技术产品。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临床系统的协同创新,加速更多智能化、个性化医疗产品的研发与转化,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关于精创浩达

  ABOUT  US


成都精创浩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是高新区“岷山行动”首批揭榜项目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研究院孵化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公司专注于精准、个性化、智能医疗器械领域,通过整合临床医学、AI算法、医工融合设计、软硬件研发、生物安全性材料研发及大数据云技术,致力于产品及临床应用性研发,与四川大学及附属医院等多家国内顶级院校展开临床与科研合作,推动创新医工技术在临床的转化应用。精创浩达在智能3D医疗打印领域取得5项全球领先创新技术,攻克2项“卡脖子”底层技术,开发3条产品线共6个国产替代进口技术产品,完成了20余项知识产权申报(包含已获批)。

精创浩达在科技创新领域成果斐然,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深度参与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临床成果。此外,在2024年荣获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认证,进入军工国防领域,并协同相关部队医院共同推动军民融合等项目。2025年搭建医用高分子线材改性中试平台并实现通线生产。同年,与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联合获得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的四川省创新医疗器械融合应用试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

MORE INFORMATION

[联系人]:张女士

[电话]:18618153655

[邮箱]:806025691@qq.com